免費咨詢熱線
139 1236 9188
7月23日,自然資源部、工業(yè)和信息化部下達2018年度全國鎢精礦開采總量控制指標為100000噸(折WO365%),同比增加8700噸,同比增長9.53%。其中主采指標76150噸,綜合利用指標23850噸,同比分別增加2800噸和5900噸,分別增長 3.82%和32.87%。
2018年鎢礦開采總量控制指標調整情況
2015年-2017年連續(xù)三年由于鎢市場需求不旺,價格低迷,鎢礦開采總量控制指標保持在91300噸。根據《全國礦產資源規(guī)劃(2016-2020)》確定的12 萬噸規(guī)劃目標,考慮歷年綜合利用指標與實際產量差距較大,以及個別省份鎢資源整合和采選技改等因素,今年鎢礦開采總量控制指標調至100000噸。鎢礦開采總量控制指標的上調,對實際產量不會產生影響,鎢精礦產量將保持平穩(wěn),鎢市場供應將繼續(xù)保持穩(wěn)定。
1、全國主采鎢精礦產量呈現穩(wěn)中有降態(tài)勢
根據有關省區(qū)資源整合和采選技術改造情況,對江西、湖南、廣西、內蒙古、甘肅和陜西主采鎢礦控制指標作了適當調整,共計增加3300噸,對廣東和安徽主采鎢礦控制指標共計調減500噸,總體調整幅度不大。
2018年主采鎢礦控制指標調整情況
2002年實施鎢礦開采總量控制管理政策以來,除特殊情況外,已持續(xù)10多年暫停受理新的鎢礦開采登記。通過一系列鎢礦開采總量控制配套管理措施,雖然鎢礦綜合利用超指標生產嚴重,但全國主采鎢礦開采總量得到了有效控制,主采鎢礦采選產能產量保持穩(wěn)定。同時,由于鎢資源品位逐年下降,全國處理原礦平均品位由2004年的0.42%下降到2016年的0.28%,主采鎢精礦產量萎縮已成趨勢。根據歷年全國鎢礦開采總量控制指標執(zhí)行情況分析研究,2011-2016年主采鎢精礦控制指標完成率均不足90%,未超控制指標,全國主采鎢精礦產量穩(wěn)中趨降。
2011-2016年主采鎢開采總量控制指標執(zhí)行情況
鎢礦開采總量控制指標是開采控制的紅線,執(zhí)行過程中不超指標就達到控制的目的。目前,除鎢礦山關閉外,即便礦山停產或產能萎縮也難以下調和取消指標,各省區(qū)主鎢精礦控制指標基本“增多減少”。因此,主采指標的上調,對主采鎢精礦產量不會產生實質性影響。
2、綜合利用控制指標上調幅度大,對綜合利用產量影響有限
全國綜合利用控制指標長期與實際產量嚴重背離,此次調整幅度較大。
2018年綜合利用控制指標調整情況
自開始對綜合利用鎢礦實行總量控制以來,2004年下達給河南省的指標是2000噸,以后逐漸增加到2010年的5000噸,2012年上調至6000噸,2013-2017年5年間均未作調整。河南省2012-2017年綜合利用產量分別為15477、18151、18917、24498、21763和20455噸,盡管2016年以后有所下降,但與指標相差較大。這也是導致全國綜合利用超指標嚴重的主要原因。
2011-2016年綜合利用開采總量控制指標執(zhí)行情況
3、全國鎢精礦產量將繼續(xù)保持平穩(wěn)今年綜合利用指標增加至23850噸,與實際產量相近,對綜合利用產量影響有限。
多年來的礦業(yè)秩序整頓、資源整合和總量控制,原來礦業(yè)秩序比較混亂、鎢精礦產量較大的礦區(qū),產量均有大幅度減少。
根據行業(yè)協(xié)會統(tǒng)計,2016年我國鎢礦采選能力(折合鎢精礦WO365%)分別達到12.90萬噸和16.51萬噸,比 2005年分別增長55.66%和47.18%,年均分別增長4.30%和3.58%。
“十五”期間,全國累計鎢精礦產量40.89萬噸(WO365%,下同),年均增長16.94%;“十一五”期間,累計鎢精礦產量44.71萬噸,年均增長3.33%,增速明顯減緩;“十二五”期間,累計鎢精礦產量達到62.19萬噸,年均增長1.87%,產量增速進一步趨緩。
據國家統(tǒng)計局統(tǒng)計,2018年1~6月份全國鎢精礦產量52685噸(WO365%,下同),同比下降0.61%。江西、湖南和河南產量同比分別下降1.94%、0.98%和3.29%。國內鎢市場價格維持相對合理價位運行,鎢礦山企業(yè)經濟效益好轉,部分鎢礦山企業(yè)產量有所增長;部分鎢礦砂企業(yè)受技改、安全環(huán)保整治和資源品位下降等影響,產量有所下降。
隨著全球經濟的復蘇,“一帶一路” 投資項目的落地,全球范圍內基礎設施互聯(lián)互通的推進,發(fā)達經濟體再工業(yè)化和制造業(yè)升級、新興經濟體的工業(yè)化與城鎮(zhèn)化進程加快,將拉動鎢需求增長,全球鎢市場需求將保持增長態(tài)勢。